12月23日,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财经“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之夜”在广东深圳成功举办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兼总经理室总经理彭健明,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主任蔡俊,深圳市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张玲,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党委书记、局长包祖明出席本次活动。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陈文辉,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,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、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张晓晶分别做了主旨演讲。
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,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,于12月23日举办“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之夜”活动。张晓晶所长做了题为《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》的主旨演讲。他在演讲中谈了四点看法:
其一,科技金融大文章的“文眼”在于风险和不确定性。一个金融体系,其在风险识别、风险定价以及风险配置方面具有优势,那么,它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也必然占优。
其二,发展科技金融需要来一场“思想启蒙”,即突破传统金融的思维惯性(资本价值取决于过去业绩,现在是历史累积的结果),从“未来”看“现在”,基于对科技创新“未来价值”的预期和折现,来认识和推动科技金融活动。
其三,把握科技创新规律。新技术依赖大量无形资产的投入,而无形资产的测度往往很难,导致著名的“索洛悖论”——我们到处都看得见计算机,但在生产率统计方面却看不到。由此,科技创新转化为生产力往往会出现前期低估、后期高估效应,使得金融支持科创呈现“过犹不及”现象:前期生产率低估阶段是资金供给“不及”;而在后期生产率高估阶段则是资金供给“过剩”,产生泡沫。
其四,尊重市场规律、包容创新失败。宏观上要监管包容,如果对波动和风险零容忍,可能会扼杀创新;微观上要构建容错机制,尤其对于国资或政府资金支持科创,要采用“长周期”、“算总账”的考核办法、合理设置风险容忍度以及细化“三个区分开来”标准,把尽职免责真正落到实处。